张县长的书法不错。
县文联举办书法比赛,奖金丰厚。组委会吴主任极力邀请张县长参加。吴主任说张县长的字遒劲有力,有王羲之之风,参加比赛一定能获奖。在吴主任劝说下,原本对参加比赛很反感的张县长心动了,吴主任趁机铺开宣纸,恭请张县长献墨宝。张县长摆开架势挥毫泼墨,“淡泊名利”四个字跃然纸上。吴主任一个劲儿称好,张县长如沐春风。
书法比赛如期进行,参赛者众多,这是县里十多年来鲜有的大赛,爱好书法者早就期盼这样的比赛了。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每个阶段组织都非常严密,公开透明,作品都不带姓名,评委不知道哪幅作品是谁的。从外地请的评委,每个评委都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然后按照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选出一二三等奖。张县长的作品一路过关斩将,如入无人之境,最终获得第一名。张县长也非常担心比赛有猫腻,对比赛格外关注。县电视台对比赛进行了现场直播,很多老百姓都看了,觉得非常公正,为县文联能举办这样的比赛叫好。张县长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当看到人们对自己的作品赞不绝口时,张县长也是心花怒放。
吴主任把奖金2000元和证书给张县长送来了。张县长非常高兴,充分肯定了吴主任的能力,希望以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吴主任频频点头,不失时机地称赞张县长的字,即使王羲之再世也不过如此。张县长心里很舒服。
不久,吴主任找到张县长,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是个副科,眼看这几年就退了还转不了正,心里憋屈。张县长一听,你能力这么强应该早就提成正科了,我问问是什么情况。
吴主任很快转正。没人时,吴主任露出一丝奸笑:谁说他是铁板一块,你是没拿住他的命门。
县里各局、各乡镇书法比赛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登场,奖金也是一股劲儿往上窜。这些大赛表面文章做得很足,比赛流程公开透明,但又无一例外张县长获一等奖。张县长也不想参加这些比赛,但架不住他们的凌厉“攻势”,张县长最终免不了“露一手”。有的奖品居然是一些名家的字帖,这是张县长梦寐以求的东西,最终收入囊中。借着兴奋劲,张县长提拔了一些干部。
高兴之余,张县长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自己说不上来,就是不舒服。他一直有一个疑问,自己的字的确不错,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怎么每次参赛都是一等奖?奖品也是越来越合自己的口味,难道这是巧合?有次比赛,张县长看到自己写的字明显不如第二名,可最后还是获得了第一名,评委说自己的字独具风格,推陈出新。
比赛流程都很规范,看不出有什么猫腻,难道是自己多虑了?张县长把自己的疑惑跟妻子讲。妻子说我也不懂书法,可总获一等奖,领这么多奖金不是好事儿。
上大学的儿子回来,张县长把自己的疑惑说了。儿子不以为然,你就是写得好,这些奖金和奖品是对你的一种认可,是你该得的,谁眼红也没用,别人想得还没那个本事呢?
张县长跟“发小”聊起此事,“发小”说:“一个人位居高官,应步步小心!只要一不留神,因一念贪私而犯错,就危险了。所以要时常检点自己,看有没有因贪私而污洁为垢、塞智为昏,这是一个人一生必修的功课。” 张县长冷汗冒出来了。
张县长非常认真地写了一幅“宁静致远”寄给了外地的一个大赛,评奖结果出来,张县长获了一个入围奖。他又写了一幅“行云流水”寄给另外一个大赛,竟没进入决赛。他使劲拍着脑袋,以前的比赛一定有猫腻!后悔当初没想到这一层,放松了警惕。吴主任劝说自己参赛的时候,自己多想想,也不至于到现在这一步,该悬崖勒马了!
张县长把这几年参加大赛得的名次、奖金和奖品、给了哪些人好处一一列出,并作了详细说明,交给了纪委。张县长铺开宣纸,写了“悬崖勒马”几个字挂在客厅里。他觉得自己的字还真有些王羲之之风,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