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领导?毛泽东曾经说过:“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透过刚刚露头的桅杆顶,透过事物发展的小小预兆,科学、及时认识并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使谋划、推进工作富有预见性、前瞻性,是党员干部领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古基业,必出自雄才伟略。97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站在战略高度,善于用战略眼光观察时代,洞悉世情国情,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就在于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注重战略思维的培养、锻炼,能够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做到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赢得了战略主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牢固树立战略思维,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的视野才会更开阔、胸襟才会更博大、洞察才会更敏锐、思考才会更深邃, 才能更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效应对碰到的风险和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略思维能力是一种理论思维能力。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是决定领导干部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战略意识的基本前提,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战略思维植根于实践沃土,来源于千锤百炼。在活泼泼的实践中,认清时代大势,把握发展趋势,深化规律认识,克服坐井观天的局限性,避免一叶障目的片面性,谋得一时,更谋万世;谋得一域,更谋全局。
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根植于“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核心价值取向。莫忘了,站得更高,看得更广,想得更远,正是为了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奋斗目标努力前行。(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