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渡,长征源,在于都。”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于都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饮水思源”。究其根本,“饮水思源”的要义落在一个“思”字上。对于“长征源”,就是要细思、深思、反思:一支濒临绝境的红色队伍,何以能绝地求生,转战数万里、纵横十余省,胜利完成战略大转移,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85年前,中央红军从长征“第一渡”出发,于都的百姓为确保红军安全渡河,晚上架浮桥、白天又拆掉,同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使国民党的侦察机和探子成了一无所获的“聋子”“瞎子”。架桥缺木料,百姓就把自家的床铺、门板拆下送给红军。一位姓曾的大爷,把准备做棺材的“寿木”都捐出来了。红军战士不忍收下,曾大爷着急地说:“这位同志啊,怎么硬是不通情理,红军打仗命都不要了,我捐几块棺材板算什么?”
读懂了这样的故事,就不难理解“饮水思源”的真正意义。正因为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不懈奋斗目标,初心至朴至诚,人民群众才愿意倾其所有,给我们以全力的拥护支持。毛泽东曾断言,如果国民党“也学红军的长途转移,那是一定会被消灭的”,“因为他们没有人民的援助”。
从“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红军长征,到“陷敌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抗日战场,再到“小推车推出胜利”的决战决胜,我党我军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正因此,我们才能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无论什么人,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多久,都不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溯源、思源、怀其源,就是要时时省思: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民、力量之源是人民、成功之源是人民,只有不忘这个最大的“本”,恪守初心、永葆初心,我们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由辉煌创造新的辉煌。
应当认识到,正是长征的胜利,以及此后数十年中几代人不屈不挠的努力,才使得今天新的征程成为可能。而面对这一更为遥远的征程,对于“长征源”的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抵达更远的远方。找到自己的“原点”、呼唤“原力”的觉醒,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对革命先烈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人民群众的最好回报。(《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05月31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