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塔吉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平等互信使中塔友好稳如磐石。中国古人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同朋友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一个“信”字,既是中国传统智慧的重要内核之一,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鲜明底色。
言而有信,需以诚为先。信者,人言也。诚者,言成也。出言必成,其言方信。出言不诚,其言难信。中国自古就将“信”视为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周易》有言:“人之所助者,信也”。在个人家教方面,有曾子杀彘教育其妻子欺骗人者必将失信;在国家兴盛方面,有商鞅立木以兑现重金取信于民,使改革法令得到有力推行。从这些耳熟能详的事例中可见,守信,时时处处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个人之间,还是国家之间,信任都是友谊的基石。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离不开平等互信来保驾护航。在互相交往中,西方素有讲契约的理念,中国惯有讲诚信的传统。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则都需要以“言而有信”进行签字背书。若是唯利是图,背信弃义,那便如瑞士思想家阿米尔所说:“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我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战略原则和主张。只有互信才能增进理解,秉持以守信为基础催生的真诚,抛开傲慢与偏见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世界各国,才能真实了解到各国人民的呼声,尊重各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理解各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信者,实乃人心矣。守信须凭人心,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个人之间的交往,要避免成为“狼来了”中那个不被人信任的孩童;国家治理,要避免民众对政府公信力丧失信任的“塔西佗陷阱”。
世界那么大,可以容纳下各国发展的共同利益。世界那么小,需要各国增进互信、言而有信,携手努力、齐心协力,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未来世界。(《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06月14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