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廉洁文化>学习活页

《学习活页》2020第30期:果未熟不可登盘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20-07-23

  处理各类事情,都要等待时机成熟。若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往往会结出“苦果”。 

  清代魏源所著《默觚》一书,极具为学和理政的智慧。其在《学篇十三》中论述了时机成熟的意义:“禾未熟而登场,获者弃之矣;果未熟而登盘,食者吐之矣。是故治之因者,政之熟者也;俗之庞者,化之熟者也;功之成者,虑之熟者也;名之归者,德之熟者也。政未熟而急求治,治必乱;化未熟而急变俗,俗必骇;虑未熟而急图功,功必阻;德未熟而急知名,名必辱。”这段话告诉我们,催熟的瓜味道不甜。不管是为学还是理政,都必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万万不可激进冒进、过头过火。 

  我们常说瓜熟蒂落,这是一般规律,也是客观条件成熟的结果。如果成长未到一定阶段,计划还没考虑周密,就想着有完美的呈现,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就像果实一样,未成熟就端上盘来,必然会被人丢弃。 

  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当思考和掌握的为政课题。1947年,邓颖超带领土改工作组到河北阜平县二区细沟村搞试点。午饭时分,有位性子急的同志到伙房,在馍馍还欠火候时,就忙着揭开锅盖,结果,大家吃了一顿夹生饭。饭后,邓颖超针对当时土改工作中出现的“急性病”,以“馍馍熟了再揭锅”的道理,启发大家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土改政策,克服急躁情绪,使得与会人员豁然开朗。邓颖超同志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避免急于求成的做法,依然值得今天的党员干部反思、学习和效仿。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吸收借鉴。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不重视客观条件,为了所谓“政绩”,大干快上、急功冒进,妄图把果实“催熟”;有的急于求成,一项工作刚部署,一个做法刚试点,就让下边报经验、找亮点;有的好大喜功,给工作抹上“催熟剂”,不愿夯基石、打基础,总想着在自己任内作出“成果”,搞出了不少半成品。诸如此类,完全忘记了“政未熟而急求治,治必乱”的劝诫,留下来的不是些“虚花苦果”,就是些“包袱欠债”。 

  扎实成绩的取得,来不得速成品、夹生饭。潜功也好,显功也好,皆离不开下足实功,都要遵循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当前,如期高质量完成各项既定目标,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党员干部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又要有科学求实的作风;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防止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只有这样,才能少些折腾、少走弯路、少受挫折,使各项工作任务都能真抓实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06月22日02版) 

责任编辑:白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