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根据______制定。
A.《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C.《党章》
D.《公务员法》
答案:B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______。
A.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B.适用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
C. 适用于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
答案:A
3.本法所称公职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如下______人员。
①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②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③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④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⑤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⑥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答案:A
4.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A.对
B.错
答案:B 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
5.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
A.对
B.错
答案:B 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6.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______。
A.监察建议
B.纪律检查建议
答案:A
7.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坚持以下原则:①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②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③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8.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①事实清楚。②证据确凿。③定性准确。④处理恰当。⑤程序合法。⑥手续完备。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⑥
答案:A
9.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可以给予政务处分。
A.对
B.错
答案:B 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
10.政务处分的种类为:①警告;②记过;③记大过;④降级;⑤降职;⑥撤职;⑦开除。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⑥⑦
C. ①②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⑦
答案:B
11.政务处分的期间为:①警告,六个月;②记过,十二个月;③记大过,十八个月;④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⑤撤职,三十六个月。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B
12.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应当给予相同的政务处分。
A.对
B.错
答案:B 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13.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所有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对
B.错
答案:B 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14.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①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②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
③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④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
⑤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⑥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或者减轻情节。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⑦
答案:A
15.公职人员只要有违法行为,就一定要给予政务处分。
A.对
B.错
答案:B 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16.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①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
②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
③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④包庇同案人员的;
⑤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⑥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A
17.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
①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
②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
③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④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⑤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答案:A
18.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十六个月。
A. 对
B. 错
答案:B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19.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可以分别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A. 对
B. 错
答案:B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20.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可以不用再给予政务处分。
A. 对
B. 错
答案:B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21.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不必再给予政务处分。
A. 对
B. 错
答案:B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22.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被撤职的,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A.对
B.错
答案:A
23.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薪酬待遇等级。被撤职的,降低职务、岗位或者职员等级,同时降低薪酬待遇。
A.对
B.错
答案:A
24.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薪酬待遇等级。被撤职的,降低职务或者岗位等级,同时降低薪酬待遇。
A.对
B.错
答案:A
2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①警告,②记过,③记大过,④降级,⑤撤职,⑥开除。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③⑤⑥
答案:B
26.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______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A.县级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或者乡镇人事部门
D.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答案:D
27. 公职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______ 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应当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依法予以退还;属于国家财产或者不应当退还以及无法退还的,上缴国库。
A.检察机关
B.法院
C.监察机关
D.违法人所在单位或部门
答案:C
28.公职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在政务处分期内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政务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晋升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不再受原政务处分影响。但是,解除______的,不恢复原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
A.降级、撤职
B.记过
C.调离岗位
D.记大过
答案:A
29.违反规定出境或者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予以______。
A.撤职
B.开除
C.降级
D.撤职或者开除
答案:D
30.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予以______;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A.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
B.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
C.记过或者记大过
D.严重警告、记大过
答案:A
31. 违反规定设定、发放薪酬或者津贴、补贴、奖金的;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违反规定公款消费的;有以上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______。
A.撤职
B.降级
C.降级或者撤职
D.记大过
答案:C
32. 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予以______;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A.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
B.警告、记过
C.警告、记大过
D.记过或记大过
答案:A
33.有下列______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①违反规定向管理服务对象收取、摊派财物的;
②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的;
③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态度恶劣粗暴,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④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⑤其他侵犯管理服务对象利益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34.有下列________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①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②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
③参与赌博的;
④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⑤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⑥其他严重违反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行为。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答案:B
35.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______ 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监察机关进行调查时,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严禁以______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
A.二 ;威胁、引诱、欺骗
B.一;诱导、欺骗
C.一;威胁、引诱
D.二;欺骗、威胁
答案:A
36.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并对其陈述的______进行核实,记录在案。被调查人提出的______成立的,应予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的申辩而加重政务处分。
A.事由、证据;
B.事实、证据;
C.事实、理由和证据,事实、理由和证据;
D.事由和证据、事由和证据。
答案:C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第六项规定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直接给予或者监察机关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给予______。
①降低薪酬待遇 ②调离岗位
③解除人事关系 ④解除劳动关系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38.公职人员因违法行为获得的______等其他利益,监察机关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按规定予以纠正。
①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
②职称、待遇、资格 ③学历、学位 ④荣誉、奖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39.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①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
②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③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的;
④参加非法组织、非法活动的;
⑤挑拨、破坏民族关系,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
⑥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
⑦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有前款______行为之一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予以开除。
A.①②④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
答案:B
40.有下列行为______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①在选拔任用、录用、聘用、考核、晋升、评选等干部人事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的;
②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或者其他利益的;
③对依法行使批评、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行为进行压制或者打击报复的;
④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不良影响的;
⑤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A
41.贪污贿赂;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纵容、默许特定关系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有以上三种行为之一的,予以______;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拒不按照规定纠正特定关系人违规任职、兼职或者从事经营活动,且不服从职务调整的,予以撤职。
①警告 ②记过 ③记大过 ④调离原岗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42. 有下列______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予以开除:
①违反规定向管理服务对象收取、摊派财物的;
②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的;
③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态度恶劣粗暴,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④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⑤其他侵犯管理服务对象利益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43.有下列______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①滥用职权,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
③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
④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误导、欺骗行为的;
⑤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44.调查终结后,监察机关应当根据下列______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①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②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撤销案件;
③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作出免予、不予政务处分决定;
④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依法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A.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4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
A.对
B.错
答案:A
46.公职人员被开除,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受到调离岗位、解除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处理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A.对
B.错
答案:B没有“调离岗位”几个字
47.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A.对
B.错
答案:A
48.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A.对
B.错
答案:A
49.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撤职或开除。
A.对
B.错
答案:B予以开除
50.拒不按照规定纠正特定关系人违规任职、兼职或者从事经营活动,且不服从职务调整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A.对
B.错
答案:B予以撤职
51.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A.对
B.错
答案:A
52.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的,予以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A.对
B.错
答案:A
53.吸食、注射毒品,组织赌博,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予以开除。
A.对
B.错
答案:B予以撤职或开除
54.公职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公职人员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A.对
B.错
答案:A
55.决定给予政务处分的,应当制作政务处分决定书。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哪些事项:
①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②违法事实和证据;
③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④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⑤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A
56.做出政务处分决定后,监察机关应当根据被处分人的具体身份______相关的机关、单位。
A.通知
B.书面告知
C.回复
D.报告
答案:B
57.参与公职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有权要求其回避:
①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
②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
③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④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调查、处理的其他情形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58.监察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上级监察机关决定;其他参与违法案件调查、处理人员的回避,由监察机关负责人决定。
A.对
B.错
答案:A
59.监察机关或者上级监察机关发现参与违法案件调查、处理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A.对
B.错
答案:A
60.公职人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监察机关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______,依照本法给予政务处分。
①生效判决 ②裁定 ③决定 ④认定的事实和情节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61.公职人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监察机关可以根据______的事实和情节,经立案调查核实后,依照本法给予行政处分。
A.行政处罚决定认定
B.生效判决
C.裁定
D.决定
答案:A
62.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应当先依法______、______或者______,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①罢免 ②撤销 ③撤职 ④免去其职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63.监察机关对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委员给予政务处分的,应当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通报。
A.对
B.错
答案:A
64.监察机关对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或者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应当先依章程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A.对
B.错
答案:A
65.下级监察机关根据上级监察机关的指定管辖决定进行调查的案件,调查终结后,对不属于本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对象,有权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A.对
B.错
答案:B下级监察机关根据上级监察机关的指定管辖决定进行调查的案件,调查终结后,对不属于本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对象,应当交有管理权限的监察机关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66.公职人员涉嫌违法,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A.对
B.错
答案:A
67.公职人员在被立案调查期间,未经监察机关同意,不得出境、辞去公职;被调查公职人员所在机关、单位及上级机关、单位可以对其交流、晋升、奖励、处分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A.对
B.错
答案:B公职人员在被立案调查期间,未经监察机关同意,不得出境、辞去公职;被调查公职人员所在机关、单位及上级机关、单位不得对其交流、晋升、奖励、处分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68.监察机关在调查中发现公职人员受到不实______,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澄清事实,恢复名誉,消除不良影响。①检举 ②控告 ③诬告 ④陷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69.公职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将政务处分决定书存入其本人档案。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A.对
B.错
答案:A
70.公职人员对监察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的政务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申请复审;公职人员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
A.对
B.错
答案:A
71.监察机关发现本机关或者下级监察机关作出的政务处分决定有错误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或者责令下级监察机关及时予以纠正。
A.对
B.错
答案:A
72.复审、复核期间,停止原政务处分决定的执行。
A.对
B.错
答案:B复审、复核期间,不停止原政务处分决定的执行。
7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审、复核机关应当撤销原政务处分决定,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①政务处分所依据的违法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
②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③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
④其他需要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情况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7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审、复核机关应当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予以变更:
①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②对违法行为的情节认定确有错误的;③政务处分不当的;④对原政务处分决定不服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75.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决定被______,需要调整该公职人员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或者薪酬待遇等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
A.变更
B.撤销
C.取消
D.调整
答案:A
76.政务处分决定被______,应当恢复该公职人员的级别、薪酬待遇,按照原职务、职级、衔级、岗位和职员等级安排相应的职务、职级、衔级、岗位和职员等级,并在原政务处分决定公布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没收、追缴财务错误的,应当依法予以返还、赔偿。
A.变更
B.撤销
C.取消
D.调整
答案:B
77.有关机关、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该机关、单位给予______,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A.警告批评
B.批评
C.通报批评
D.通报
答案:C
78.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或者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任免机关、单位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理:
①拒不执行政务处分决定的;
②拒不配合或者阻碍调查的;
③对检举人、证人或者调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④诬告陷害公职人员的;
⑤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情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B
79.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①违反规定处置问题线索的;
②窃取、泄露调查工作信息,或者泄露检举事项、检举受理情况以及检举人信息的;
③对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逼供、诱供,或者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
④收受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的财物以及其他利益的;
⑤违反规定处置涉案财物的;
⑥违反规定采取调查措施的;
⑦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调查工作、以案谋私的;
⑧违反规定发生办案安全事故,或者发生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报告失实、处置不当的;
⑨违反回避等程序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⑩不依法受理和处理公职人员复审、复核的;
⑪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A.①③⑤⑦⑨⑪
B.①②③④⑤⑥
C.⑦⑧⑨⑩⑪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