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建设工地路上看到的。请你现场查看!”
“收到!我马上下去调查,立即整改,一定负起责任,督导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确保施工质量!”
“要加强质量监管!建议约谈工程建设方和监理单位!”
“几处工程质量缺欠,己调查完。施工机械碰撞的,已修补完成。我们一定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全面进行质量排查,保证工程质量优良!”
这是驻市交通运输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明君在与丹阿线“错三”段道路工程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在微信上的一段对话,体现出务实的工作作风。
近年来,驻市交通运输局纪检监察组按照“三转”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派驻优势和“探头”作用,针对交运系统下属事业单位和企业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工程建设资金大等实际情况,主动监督、超前监督、重点监督,有效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开展超前监督。按照市纪委要求,通过学习《忏悔录》、观看警示教育片、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等方式,结合王延生、朱宣霖等发生在身边的腐败案件,“以案促改”,教育党员干部“不想腐”。通过制度建设,堵住腐败漏洞,抓好“不能腐”。两年来,新建和完善了财务、人事、信访、公车使用、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同时做好约谈提醒,对不构成违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约谈,做到超前监督。
开展过程监督。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通过每季度调度财务收支情况、对大额资金使用审核把关等方式,监督资金使用;对财务人员勤要求勤提醒,保证财务制度严格落实。对重大事项全过程监督。尤其是对白山收费站人员安置分流、编外人员核定人事编制、事业编制遴选和文员聘任等敏感重大问题全程跟踪监督,以监督促公正、保公平。
开展重点监督。开展党建监督。针对个别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薄弱、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建阵地缺失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就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落实、“扫黑除恶”工作安排部署和开展情况、环保督察中涉及交通运输中存在问题的反馈落实情况,切实肩负起监督职责,并注重在监督检查中解决问题。针对扶贫工作队存在的思想偏差、与乡村沟通协调不畅、不接“地气”等问题,及时建议调整人员,主动帮助协调关系,提出加强村集体经济的建议,确保工作落实落地。